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与能力,全面筑牢校园禁毒防线,6月12日,九三学社在宜昌六中“科普创新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以“筑牢青春防线 守护无毒人生”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科普讲座。伍家岗支社社员、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程林担任主讲嘉宾,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历史深度与现实警示意义的知识盛宴。
穿越千年:从炼丹术到现代毒情的历史脉络。程林医师以“炼丹术的‘仙丹’幻想”为切入点,通过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仙药、魏晋名士服用五石散等历史案例,揭示了古代先民对“长生不老药”的盲目追求本质上是汞/铅中毒引发的幻觉。他特别提到南朝陶弘景发现硝石与硫磺混合易燃特性的矛盾性——这种原始探索既推动了化学发展,也为后世毒品滥用埋下隐患。在梳理古埃及罂粟崇拜与华佗麻沸散的历史时,程林医师对比了东西方麻醉技术的分野:古埃及将鸦片作为“快乐植物”与陪葬圣品,罗马军医迪奥斯科里季斯系统记载鸦片镇痛配方;而华佗麻沸散因配方失传导致中国外科麻醉停滞千年。这一对比引发了学生对医学发展与文明进程的深刻思考。讲座中,程林医师以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贸易、弗洛伊德误推古柯碱疗法等案例,串联起毒品从医疗用药到社会公害的演变轨迹。当讲到19世纪“温斯洛太太平静糖浆”含吗啡导致英国婴幼儿死亡,台下学生发出阵阵惊呼,直观感受到毒品伪装的历史危害。
科学解构:从分子结构到神经劫持的危害图谱。“医用吗啡与海洛因的分子结构仅差两个乙酰基,却造就了天使与恶魔的天壤之别。”程林医师通过PPT展示的化学分子式,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麻醉药品与毒品的“双面性”。他以吗啡从“外科手术救星”到“战士病元凶”的转变为例,说明医疗用药与毒品的关键区别在于“剂量控制”与“使用场景”。
青春防护:构建识毒防毒的立体防线。“遇到陌生人递来的‘跳跳糖’,该如何应对?”在互动环节,程林医师以新型毒品伪装形式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演练“拒绝三步法”:明确拒绝(“我对添加剂过敏”)、转移话题(谈论校园活动)、迅速离场。他特别强调“包装异常、气味刺鼻、来源不明”是识别可疑物品的三大要素,提醒学生警惕KTV、网吧等场所的“提神醒脑”噱头。
讲座最后,学校相关负责人点评:本次讲座通过“历史脉络+科学原理+现实案例”的三维讲解,让禁毒教育从抽象的口号变为可感知的知识。程林医师表示:希望通过医学视角的科普,让青少年理解毒品危害的科学本质,从“被动拒毒”转变为“主动防毒”,这是对历史上药毒误用教训的最好铭记。讲座在全体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集体宣誓中落下帷幕。
6月,是全民禁毒宣传月,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值此之际,九三学社伍家岗支社联合社市委科工委与宜昌六中共建“科普创新教育基地”开展“九久hui福”禁毒宣传教育科普讲座,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