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内要闻 > 专题报道 > 社市委成立20周年
《行走在阳光中》之八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5日 来源:九三学社宜昌市委 阅读5675次

感悟民主——我和九三

 

卢以品

 

懵懂少年时,

民主是历史课本里的德先生,

后来才知道,

人类追求民主的道路漫长而艰辛,

民主呀,

你仿佛是个遥远的梦。

 

十余年研习法学,

我对民主情有独钟,

这种情结引我进了九三学社的大门。

 

对九三的最初印象

源于读书时对那些散漫学友的戏称,

后来才知道,

九三原来扛着“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民主是什么?

学者们说那是高贵的信仰!

政客们说那是精英的设计!

百姓们说:

民主就是自己选对自己有利的人和事,

对多数人有利的人和事就是公共意志。

 

那个曾经在教科书里写着的

关于民主的信仰,

在朴实的人民心中,

在选举的现场,

在人大的会议上,

在政治协商中,

变得那么触手可及。

 

民主,就在我们身边。

而民主的进程更

让人欣喜若狂。

 

 

 

 

 

 

 

 

 

 

 

 

 

 

 

 

 

 

 

 

 

 

 

 

 

 

 

 

 

 

艺术爱好也沐浴着九三的关怀

 

 

 

2004年5月16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桃花岭饭店会议厅内,九三社员济济一堂。在那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院士正在与宜昌的九三学社社员们亲切座谈着。当轮到三峡大学数学教授程承运发言时,只见他手捧新近问世的著作《程承运印谱》,说了一句话:“谨以这本小书向韩主席表达崇高的敬意!”韩主席离座欣然接受了这一礼品,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韩主席称赞九三社员的才华,说“数学家出了印谱”。那谦和的笑容,儒雅的风度永远留在程承运的心里,留在全体社员的脑海中。

在此前不久的3月19日,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主任委员戴丽莉莅临三峡大学。在三峡大学党委正校级调研员雷森策,统战部部长魏雪梅,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副主委郑小燕,三峡大学支社主委赵大友的陪同下参观了正在三峡大学逸夫楼展出的“理学院程承运、魏明果教授书画摄影展”。戴主委早就表示,百忙之中也要来看社员的艺术作品展出。她仔细地观看了每一件展品,并留影纪念。戴主委把程承运创作并赠送的毛主席诗词名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篆刻条幅悬挂在办公室里,让它在自己的办公室的墙壁上尽情的展示着九三社员的多才多艺,这件作品也得到了许多来访客人的赞赏。

九三学社如和煦的春风,社员的事业得到她的关心和支持;如沁人心脾的秋露,遇到困难便感受到她的关爱和体贴;如及时之夏雨,反映问题当即引起她的关注;还如温暖的冬日,社员的一点业余艺术爱好也沐浴着她的关怀。

程承运,1944年3月3日 生于皖南徽州(现黄山市)一个书画之家。由此上溯1591年,正是中国书法史上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兰亭修契之日,虽然这仅仅是巧合,但他的确与书画有不解之缘。家乡新安俊秀、黄岳雄奇,胡开文徽墨、徽商、徽州古建筑,“徽班进京”,蜚声海内外。浓厚的习文之风,使当地书画篆刻名人荟萃。受具有深厚底蕴的徽州古文化的薰陶和长辈的指点,程承运自幼爱好书画篆刻,以至于初中毕业时,立志报考浙江美术学院(招初中生),因为要到杭州应试,而交通条件极差,只好作罢。此时,数学成绩也名列前茅,于是专业上自然往理科发展,书画篆刻成了受益终生的业余艺术爱好。

1980年,程承运来到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任教。受当时的工会副主席、诗词书法名家徐盖华先生的鼓励和推动,授课之余,潜心研究了书法、篆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1989年获宜昌市国庆40周年“尔雅杯”书法赛(篆刻)三等奖,能源部全国电力教育系统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书法优秀奖。1992年获杨静仁为组委会主任的“中华杯”、“希望杯”全国书画比赛书法优秀奖。1994年书法作品获首届“黄河杯”中国书画大赛铜牌奖并赴新加坡展出。1998年篆刻入选98中国跨世纪书画家作品赴日展。2001年参加湖北省高校教职工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书画摄影展览。2004年获湖北省庆祝第20个教师节全省教职工书画摄影展优秀奖。同一年被省老年书画研究会评为湖北省老年书画活动积极分子。目前,程承运是三峡大学教工书协副会长,夕阳红书画社社长。

如今,程承运的艺术活动已经走出了国门。1990年就与日本著名书法家松本桑雪建立了联系并互赠了作品。他所刻制的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印,先由松本桑雪收藏,后来又被作为礼物转赠给德国柏林科技大学校长所收藏。2001年作品,程又有作品入选由法中互助友协等主办,北京市书协等协办的首届法国“金棕树杯”书画大赛。1993年前后,还为美、英、加、日等多个国家的朋友治印。弘扬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作为程承运书法、篆刻艺术成就的全面集中的表现,就是上述那个“理学院程承运、魏明果教授书画摄影展”。这个展览中共展出了程承运近四十件书法、篆刻、绘画作品,它们与魏明果的梅画和摄影,以及应邀友情参展的徐盖华老先生的书法交相辉映。程承运擅长隶篆,兼通正草,而篆刻更堪称一绝。从小章到巨印,都“意在笔先,刀不狂发,以有余之游刃,取象外之真神”、“风神流动,庄重古雅”,无不使人们叹为观止。他在作品的形式和神韵上孜孜不倦地求索创新,其中书印珠联璧合之作“更立西江石壁”和独具匠心的汉简书法“青青园中葵”,特别受到专家的好评。

程承运的专业是数学,196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与应用。讲授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身兼中国运筹学会中南协作组理事、湖北省计算数学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过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写过多种本科教材。多次获得学校的优秀教师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程承运在科学与艺术的道路上攀登,将专业和业余爱好都做到力所能及的极致。正如三峡大学党委陈少岚书记在亲自为程承运、魏明果教授书画摄影展写的前言中所说,两位教授“便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范例,他们不仅是我校长期从事理科教学与研究的资深教授,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充分体现两位教授长期在科学与艺术两大领域不懈追求的精神。”

1999年5月程承运加入了九三学社,在九三的宽广而温暖的怀抱中,程承运的艺术爱好得到九三学社领导,组织和广大社员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不久,12月底在校园内举办过一次“徐盖华、程承运、魏明果书画篆刻艺术展”。当时不少社员都很关心,闻讯前来参观了展览,并交口称赞。艺术评论家徐旭先生非常欣赏程承运的作品,多次欢迎他到博物馆开展并帮助策划。2004年3月12日,王歧副主委出席了“理学院程承运、魏明果教授书画摄影展”开幕式,并在三峡大学支社赵大友主委,王京新、吴德行副主委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且与作者合影。这是领导和组织对一个社员的成就的充分肯定和有力支持,支社还在具体事情上结予帮助。

在九三学社60周年前夕,程承运想,我们宜昌九三有这么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何不举办一个大型书画摄影展览,纪念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九三学社在宜昌建立组织20周年呢?他把这一想法写成书面建议,呈交戴主委,戴主委十分重视,市委很快研究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且把“办一个展览”列入了纪念活动的计划。程承运深深的感受到,他的书画篆刻艺术爱好早已超出了自娱自乐。他正与宜昌九三的全体社员一道,不论从事于那一领域,不论是在职,还是已离退休,也不论致力于本职工作还是执着于业余爱好,都在努力实践着“今天我以九三为荣,明天九三以我为荣”,因为,我们都是九三学社的光荣社员,所以,我们都应当为九三争光。

 

 

 

 

 

 

 

 

 

 

 

 

 

 

 

 

 

 

 

 

 

 

 

两个老大姐的心声

 

陶婉琴  周惠兰

 

今年是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也是我们宜昌市九三学社组织成立20周年,在这双喜临门的大庆即将到来之际,作为在这个城市里较早加入九三的我俩来说,心情自然特别地激动。回想起这些年来我们宜昌九三学社走过的道路,追今抚昔,我们心中不由地感慨万千。

想当初,整个宜昌市,就只有我们这七、八个社员,由于当时我市九三学社没有成立支社一级组织,所以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和社会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市里各民主党派中,那就更挂不上号了。我俩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我们过组织生活时,竟连固定开会的地方都没有,通常是这次在五0二(即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研究所)找间办公室,下次就又到别的单位找间教室,要是实在找不到地方的话,甚至还会上某个社员的家中开会,这种状况,的的确确真像打游击。

说到过组织生活,我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这样一次狼狈的开会景象,有一年的冬天,我们的一次组织生活会,本来事先说好了在宜昌医专的一间教室里聚会的,可是,当我们人都到齐了之后,结果发现那里却并没有空教室,那天的天气阴沉沉的,刺骨的寒风在户外猛烈地刮着,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们这几个可怜的九三社员,就只好坐在宜昌医专的露天球场上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当时的心情自然十分沉重;这件极为尴尬的事儿,就是到了现在,我俩每每回忆起来时,都会依然心酸万分。

今天的条件大不一样了,和那时九三学社的活动环境相比,的确有着天壤之别。如今,我市有了民主党派大楼,从此,我们九三学社在这里开展着自己的一切参政议政的活动,看到眼中的这一景象,难道我们这群老社员心里不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吗?所以,每当我们坐在那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开会时,心里总会不由自主地回首起当年的往事,作为过来人,我们这些老社员的感受,肯定就非同一般。

20年过去了,我们这些老社员为之自豪的九三学社的大门里,走进来了一批批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年轻的新社员。朝气蓬勃的新鲜血液对一个政党躯体的补充,这就意味着我九三学社明天将大有希望。这充分说明了九三学社这个具有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的政党,在宜昌市广大知识分子中正在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今天,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我们仍然是光荣的九三学社的社员,眼瞅着夕阳正在慢慢西下,因此,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九三学社,更加觉得应当自觉地担负起继承、发扬九三学社的“民主与科学”的伟大传统,在九三的旗帜下,与广大新老社员一道,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这就是我们两个九三老大姐的心声。

九三,我愿与你同行!

 

王天锁

 

1995年5月,我光荣地成为了九三学社的一员。从此以后,凡在我填写相关表格的“党派”一栏时,我都会郑重其事地写上了“九三学社”这四个大字。我为我当初的选择而倍感自豪与骄傲。

九三学社的创始者们及其后来的那些优秀的社员们,为九三学社,这个光荣的政党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和崇高的荣誉,60年来,九三凝聚着一大批优秀知识精英,他们,以其各自的专业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的共和国的旗帜上增添了更加鲜艳的色彩。

九三,我愿与你同行!我和千万个九三人分享着你那辉煌而光荣的过去,明天,我一定更要为你创造辉煌而光荣的未来。

九三是一片蓝天,社员是那一颗颗星星。在九三那光辉的60年历史中,我在她的那面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跟随着她走过了10年的道路,因而,我就拥有了10年的社龄。时间一长,我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入社前和入社后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在自我身份的认同上,我拥有了自已的组织。

入社前,我从没想过要加入哪一个党派,自从有缘加入了九三学社之后,我时时感受到了社组织对我的影响,处处感受到了社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深深感受到了社员之间浓浓的情谊。我感受到了九三组织是一片阳光照耀下的天地,一缕缕清风在这片天地中尽情的吹拂着,在九三的组织里,上下级之间,社员之间有着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这种无比温情的大家庭式的氛围,与今天这个社会上四处都弥漫着的商业的、功利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加入九三,更提高了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也给我增加了一条较深层次地了解国家、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它,给我提供了更畅通地发表个人主张的道路,以及更出色地发挥专业特长来为社会服务的平台。九三,我愿与广大社员们一起同行在您的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之下,永远!直到永远!

2005年6月

 

 

 

 

 

 

九三社员——献给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

 

郭立群

 

     我们是光荣的九三社员,
     社的宗旨牢记心间,
     党的领导,多党合作,是成功的实践;
     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为社会建设无私奉献。
 
     我们是普通的九三社员,
     参政议政.重任在肩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向科学高峰登攀,
     任凭世界风云变幻,
     爱国爱社我们勇往直前。
 
     我们是新一代的九三社员,
     科技兴国任重道远, 
     发扬优良传统,创新业之奇功 ;
     哪怕道路曲折艰险,
     中华民族统一富强是我们的心愿。

 

 

 

 

 

民主、科学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桑大鹏

 

我加入九三学社这一知识分子的政党已有两年多了,行走在九三中,参与各种会议,接触各色人等,所见所闻常常令人感动。就笔者所参与讨论的话题而言,范围之宽,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如何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问题;有关注山区贫困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三峡库区如何做好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和道路建设问题;如何解决医生的待遇、恢复医生的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意识、杜绝收受红包、抬高药价等非人道的问题;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从源头遏制政党和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减轻农民负担、缩小贫富差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和议案的制定全部在民主与科学的理念下进行,民主与科学成了九三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问题本身又折射了九三人对中国社会病症的深切关注,反映了九三人作为知识分子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我想,中国有那么多政党,有哪一个政党鲜明地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和心理概括?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里,在以专制主义政治教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度中,民主与科学的意义之源似乎早已枯竭,即使有,也是作为精神潜流无声地流淌于民族的潜意识里,从来没有作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共同意识和共同语言堂堂正正地显露于文化语境中,我们常常是以一种私密的、偷窃的、恐惧的心理谈论着民主与科学,因为它为专制主义所不容,因此我们只能私密的窃语;它是如此天然的不属于我们,故此我们想望它只能偷窃;它又有可能不小心揭开专制与迷信的假面具,招来杀身之祸,故而我们常怀恐惧。

严格的说,民主与科学根本就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它们来自于西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真正被我们所理解和接受,相对于我们的传统是一个“另类”。法国大革命之后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独立宣言》用法律的形式将人类内在的民主、自由和个性独立要求鲜明地表达了出来,西方文化语境是民主观念生存的原始土壤,离开了这个土壤,民主的表述就会扭曲变形,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虽然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但我们检巡自己的历史,孟子的理想何曾实现过片刻?民主在中国,向来只能用虚拟语气来表达。此其一。

其二:科学。中国本来历来就有科学实践,但却从来没有体系化的、严格独立的科学理论,《黄帝内经》、《九章算术》、《甘石星经》、《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记载的绝大部分都是具体的科学实验和实践,而少有理论概括,四大发明也是经验的产物,是经验科学,科学仅仅停留在形而下的、技术的、物用的层面,没有进到形而上的、思维层次的哲学总结,缺乏理论的预见与引导而无法与时俱进。这与西方的情形迥乎不同,作为西方文明的历史源头,古希腊时代的亚理士多德建立了完备严密的科学体系,其《植物学》、《动物学》、《几何学》、《形而上学》不仅仅是实验的描述,更是科学理论的总结甚至是思维方式的探讨。文艺复兴时代,一批西方大思想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为反对教会权威,冲破上帝迷信,继承古希腊精神,以人为本,以实验为据进行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实验并作相关的理论概括,终于使近代科学在西方落地生根,并进一步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一个个划时代的科学巨人和哲学巨匠从此代代涌现。而与文艺复兴同时代的中国却正处在程朱理学的统治之下,程朱理学以维护专制皇权为已任,漠视甚至仇视科学技术,以道德的名义扼杀了人们对人性的探求与物质世界的发现,理学掌握的民族不可能有科学技术,理学统治中国以来的七百余年间,不仅没有产生科学理论,连以往的经验科学也萎缩了。科学信仰的确立对我们来说又何其艰难!

因此,民主与科学都不是中国历史语境的应然之物。然则,在中国又何以居然诞生了一个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政党呢?我想,这该从这个群体自身的特征来考量。正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样(现在三个代表的实践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涵盖面。),九三学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政党。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境遇和人格精神决定了这个群体的价值取向必然走向民主与科学。就历史境遇而言,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独立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这个群体没有独立地掌握过国家政权,也不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他们广泛散布于农工商以及朝廷贵族等各个社会阶层,洞悉各个社会阶层的生存境遇和生活的愿望,与整个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很容易获得各个社会阶层的身份认同,要求权威力量为民作主或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意识特别强烈;就人格精神而言,睿智和求知是这个群体最根本的心理性格特点,因此,他们虽然并不直接掌握政权,也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他们却进行知识的创造和意识形态的建构,这种精神实践活动要求务必做到科学与求真,容不得迷信和虚伪。这两点(历史境遇和人格精神)决定了民主与科学是九三学社这一知识分子政党的必然选择,虽然在中国的历史语境里不可能诞生西方式的民主与科学,但作为知识分子的本性、作为其内在需求千百年来在与专制与迷信抗争的过程中顽强的表达着自己的诉求,一旦时机成熟就鲜明的表达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以及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而不惜奋斗牺牲的历史责任感。

民主与科学以及相关的忧患意识是九三学社的宿命,是这个群体对民族的郑重承诺,为实践这种承诺,九三不能不承担起相应的历史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融个人的荣辱于国家的兴衰之中,关注民生疾苦,了解百姓愿望,引导社会公正,阐扬正义与良知,只有如此行持,才可无愧于知识分子的称号。

  上一篇:  《行》之七
  下一篇:  《行》之九
主办单位: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
单位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二路一号 | 邮箱:HBYC93@126.COM
技术支持:宜昌市五环计算机网络公司
鄂ICP备11007263号-1 [ 社员登录 ]
Copyright 2001-2024 yc9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