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胡圣阳,九三学社社员,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
1月18日,一场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在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打响。也是在那一天,我第一时间写下了“不回家”申请书,报名参加了发热门诊工作,值守了医院的第一个发热门诊夜班。
一种精神,让我执着坚守
发热门诊,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哨卡,承担着排查疑似患者的重任。尤其是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的发热门诊,地处宜昌最早封闭、疫情最严重的葛洲坝区域,更是使命特殊,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工作难度都很大。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总有一种精神,叫人执着坚守。与街道上的冷清相比,医院发热门诊很忙碌,日门诊量是平日的10倍,筛查患者最多时一天有60多人,值班人员24小时轮班在岗,每天各种事情不断。
抗疫初期,口罩、手套、防护服、消杀器材等防护物资严重不足,一线医护人员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常常连续10小时坚守在隔离病区,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被汗水湿透的防护服干了湿、湿了又干……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抗疫一线,着实令人感动。有的取消了订婚宴、有的放弃探亲、有的剪去了长发,还有十余名医务人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正是有了同事们的付出和坚持,发热门诊才会顺利运转。
同时,为了让患者得到更早、更好的治疗,医院还将发热预检分诊台关口前移,要求发热门诊值守的医务人员详细询问症状、病史、接触史等,做好相关登记工作,及时转诊至相关科室。
工作要求高、工作量与日俱增,我和同事们常常连续作战,累了就在走廊上找把椅子,靠着窗户小憩一会儿。虽然很累,大家都很有干劲,医生救死扶伤的本能让大家义无反顾,也坚定了我用生命护佑生命的决心。为了群众的安康,我必须坚守,把好第一道关卡。
一股力量,激励我负重前行
对新冠肺炎确诊,必须通过咽拭子标本。采集过程中,病人的鼻腔直接面对医护人员,一个张嘴哈气的动作,将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是每一个从事采集的医护人员必须面对的风险。
“我们需要马上到酒店,去完成一百多例的核酸采集任务。”接到同事的电话,我迅速来到发热门诊,穿上防护服,前往指定酒店开始核算采集任务。
“患者一咳嗽,医生抖三抖。”每采集一份标本,我们就要承担一次被感染的风险。因此,每次取样时,我都会屏住呼吸,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被检测对象的刺激。
记得那天,有些密切接触者不愿意接受排查,一看到我们穿着防护服就特别排斥。还有些小朋友哭闹、不配合,一直往后躲。我和同事一直耐心解释,被检测对象安心了,大家才能安心。
为了尽可能做好自我防护,我们的防护服常常一穿就是七、八个小时。全副武装之下,憋闷、缺氧最为常见,护目镜很快就被水雾挡住视线,加上护目镜的压力,我的脸上被压出了水泡。
无论是白天休息时间还是夜间睡觉时间,只要听到“呼唤”,我都能及时到岗并圆满完成任务。有一天清晨3点左右,宜昌市防控指挥部要求将一位70多岁的有多重并发症的病人从市三医院接回我院。接到电话后,我二话不说,马上穿起防护服乘车前往。由于病人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心功能有障碍,患者只要一动就气喘吁吁,我就一手架着病人,一手为病人提行李,三步一停、两步一站,最后在楼梯口把病人背上楼。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转运任务,把病人安全接了回来。
面对疾病,没有人不害怕,但是作为医务人员,我必须冲在最前面。因为生命很重,疫情很急,所以我要鼓起勇气负重前行。
一些感动,让我热泪盈眶
其实,医务人员也是普通人,也会生病,也会害怕,但是有些事必须有人做,只是刚好是我们而已。
除夕之夜,由于抗疫初期人手不足,我放弃了与家人团年,也没有去看望长期住院的母亲,而是选择坚持值守发热门诊。大年初一,我又轮值了24小时,紧张的工作让我很疲惫,但我依然觉得,那是我人生中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春节。
有一天傍晚,一名患者前来发热门诊就诊。交谈中,他无意说到肚子很饿,一天没有吃东西了,街上的店面都没有开门,买不到吃的。我将自己的盒饭递到了患者手里,患者顿时热泪盈眶。他那种感激的表情,我至今都难以忘记。
守望相助,感动常在。发热门诊工作量大、感染风险高,却经常带给我感动。医院领导考虑到我年龄最大且在一线工作时间最久,准备将我从发热门诊调离,隔离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换岗。但是,考虑到发热门诊人手不足,我又熟悉各项工作流程,我选择了继续留下来。
除了完成常规的分诊采样和转运病人外,我还常常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等。带着一种精神、一股力量和一些感动,直到今天,我依然坚守在医院发热门诊这个重地,守卫着抗疫前线的第一道关卡。
(通讯员:三峡日报社记者周寒飞 口述:葛洲坝支社社员 胡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