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建议
关于构建医教普特结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7年1月15日 来源:九三学社宜昌市委 作者:张惠 阅读28898次

一、残疾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口基数增加,我省每年新生儿中患脑瘫、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孤独症等先天残障疾病儿童的人数有所上升,现有的医学手段尚无法治愈此类疾病,这些特殊儿童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目前我省尚未建立完整的、终身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多数患精神障碍疾病儿童的家长缺乏科学指导,不能正确认识特殊儿童的病情和早期治疗的必要性,让特殊儿童教育产生一系列问题。

(一)针对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治疗和康复治疗投入不足。06岁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结构发育的关键期,也是特殊儿童干预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关键期,很多患儿通过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都能有效控制病情。目前我省建立了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但对于特殊儿童(尤其是精神障碍儿童)的康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康复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很多中小城市既缺少儿童专科医院和优抚医院,更没有特殊教育幼儿园和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机构。

(二)多数特殊儿童存在入学无门。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基本拒收精神障碍类型的学生。普通学校虽无拒收特殊学生依据,但往往采取推诿、劝转、令其回家休养治疗等手段,致使很多适龄残障儿童失学。由于缺少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机构,轻度残障儿童到了受教育年龄只能带病接受普通教育,普通中小学老师对特殊儿童教育经验不足,学校、学生和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排斥和嫌弃,最终让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中被边缘化。教育与治疗未能有效结合,不但使他们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更会使患儿病情加重,增加了普通学校的教育成本和后期治疗成本。

(三)缺乏对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培训和心理疏导。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治疗除了需要社会的帮助,更多的需要家长来完成。家长因家庭中有特殊儿童,心理自卑情绪比较重,一部分家长放弃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治疗,还有大部门家长一直在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治疗做不懈的努力,但因缺少科学的指导、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教育和康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和隐患。

(四)儿童后天精神健康评价工作投入不足。儿童精神疾病发病仅1/3与遗传有关,还有2/3是和教育、环境、培养有关,尤其是情绪障碍的儿童,多数都因教养方式的不当所致。虽然我省开展了残疾儿童筛查工作,但只涉及到0-6岁年龄段,很多精神障碍患儿,尤其是后天因素引起的疾病多在6岁以后发病,家长往往对这类患病儿童的认识不足,心理不能接受或者轻视孩子精神疾病,儿童病情严重时再治疗已经为时已晚,儿童后天精神健康评价工作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到患病儿童早期治疗和康复。

此外,初高中生、大学生在成长期间出现精神障碍问题的人数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隐患更大。

二、建议

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医教普特结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优化特殊教育结构,推动特殊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建立特殊儿童完整的终身教育保障体制。

1、建立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地级市设立特殊教育幼儿园,在条件不够成熟的地级市的优抚医院、或者是三甲医院儿科设立特殊儿童康复治疗室。

2、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实施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幼儿园、社区家庭的特殊儿童早期家庭康复与教育干预工程。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医疗、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养育指导等综合性服务,让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

3、建立特殊儿童(尤其是精神障碍儿童)完整的、终身教育保障体制,形成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医教普特结合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和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

(二)科学的开展儿童后天精神健康评价工作。

1、普及实施新生儿出生缺陷免费筛查工程,为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干预和教育干预提供信息资源与制度保障。

2、把每年开展的残疾儿童集中筛查工作的范围扩大到014岁,由贫困残疾儿童扩大到城乡所有残疾儿童,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儿童的集中筛查,更好地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实施和落实。

3、各地各级残联给每一个残疾儿童建档,并向相应的特殊教育机构和康复治疗机构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改革特教学校办学体制。

1、改革特教学校现有办学体制,增加特教学校招收特殊儿童类型,让精神残障类型儿童能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

2、落实优抚医院与特教结合的办学办医体制,加强县市区基层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机构建设。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应建立一所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学校,让更多的县市区特殊儿童和农村特殊儿童能及时接受医教结合的教育和康复治疗。

(四)建立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

充分发挥医疗与教育各自的优势,实现特殊儿童康复与教育的有机整合,尤其是要建立针对精神障碍学生的学校康复治疗模式,减少特殊儿童家庭的压力、负担及对社会的依赖,帮助特殊儿童及早融入社会。

(五)发展普特融合的教育模式。

1、通过普特融合,让经过早期教育干预工程、医教结合康复工程后恢复得较好的特殊儿童和残障程度较轻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2、完善特殊学生陪读条件,普通学校建设特教班,对接受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加强指导。在普通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开展团辅和个辅,让特殊儿童通过心理宣泄、音乐放松等方式达到心理的相对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将消极能量转化为积极能量。

3落实普特整合的保障机制,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适当倾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为特殊儿童提供无障碍、无隔阂、以融合教育为特点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六)建立特殊儿童(尤其是精神障碍类型儿童)教育社会帮扶机制。

1、对特殊儿童家庭、尤其是青少年期突发精神障碍疾病的学生家庭进行教育的精准扶贫。在特殊儿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行为等方面给予帮扶和指导,在精神方面给予关心和慰藉,传递社会的温暖和正能量。

2、倡导社会公益组织加大对精神障碍类型儿童家庭的帮扶和支助。

3、加大对私立特殊教育机构和学校的管理、指导和资金的支助,扩大特殊教育的领域。

4、湖北省教育厅在每年开展的省级“国培教育”项目中,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把试行医教普特结合教育的“医”、“教”、“普”相关人员纳入培训对象。

主办单位: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
单位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二路一号 | 邮箱:HBYC93@126.COM
技术支持:宜昌市五环计算机网络公司
鄂ICP备11007263号-1 [ 社员登录 ]
Copyright 2001-2024 yc93.com All Rights Reserved.